北京邮电大学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到开学季,入学新生谨防这些骗局!

[复制链接]

52

主题

84

帖子

37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08:3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年开学季,都是诈骗案件的高发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去“新生群”里“抱团取暖”成为不少新生的首选。但近日,南开大学被指出现“借该校新生群名义,向入群新生收费”的现象,引发关注。

▌山寨“大学新生群”现收费诈骗情况
8月13日,名为“南开大学2017新生总群”的QQ群中,管理员发布通知称,“拟定收取群费,每人每月5元”,将用来“进行内部建设”。消息一出,受到群内多名学生质疑。
对此,南开大学发表声明称,“经核实,发现为骗局”。声明中提醒,学校目前尚未建立官方的新生总群(包括QQ群、微信群)。无论是教师、学长学姐的在线答疑,还是学校通过官方途径发布的网络课程都是免费的。凡是要求收取入伙费、内容费的,都是诈骗。
山寨“新生群”收“入群费” 1元-6.6元不等

据了解,打着高校“新生群”名义,进行收费、骗取新生钱财的QQ群不在少数。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的“准大学生”王立(化名)称,他所在的“2017北京邮电大学新生”QQ群,近日被改成了收费群,对入群新生收费6.6元。管理员自称收费“是为了防止无关人员进群”。此前,群主还曾承认,把该群卖给了一个卖卡的,“算打广告,我卖的广告位”,但这些钱款的去处,群主并未交待。
据调查,除该群外,QQ群名为“延边大学2017新生群”、“黑龙江大学2017新生群”等新生群,也都设置成付费数元才能进群。有群主解释,收取的这笔费用是(群主的)“生活经费”。
普通群改为“新生群” 发兼职广告赚提成

另外,多个高校新生群中,还出现不少以学长、学姐名义,发广告高薪招聘刷单员、各类兼职的QQ群。一名操作多个新生群的群主说,这些原本就是广告群,为了吸引更多人,就把群名改成“新生群”。新生以为是学校的群,信任度就回增加。发广告后,一旦有新生做了兼职,他们就可以拿提成。
群主还透露,因建高校新生群没有限制,新生群名称在开学后可以一直延续,“到明年招生季的时候,再改成‘2018新生群’。”就算被一些新生质疑,只需把他们踢出群,也不会有很大影响。
“老乡学长”请求刷单 被骗5万余元

今年读大二的周雨(化名)去年加入新生群后,曾有一名自称是她老乡的学姐,称充不上话费,让她帮忙交一下,之后会还。结果一段时间后,学姐却称,那时自己被盗号了,还钱也没有下文。
另外,安徽当地媒体今年7月报道称,安徽某高校大一学生小王在“新生群”被“老乡学长”请求帮助刷单,后又被请求帮助贷款,随后收到多家贷款机构催款短信,至此发现累计被骗5万余元。
▌“班主任”发信息 10多位家长被骗20余万
除高校“新生群”潜在的诈骗手段外,家长收到学校“班主任”的信息也要十分警惕。

7月30日,浙江温州一陈女士收到短信,“××家长您好,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请点击hexiaoyuan.cn查看下学期开学所需要提交的资料。和校园”。她一看是孩子的名字,没多想就点了链接,随后按要求下载了APP。结果APP下载后,陈女士手机突然死机。等她再次打开手机时,竟发现银行卡共被盗刷了14.2万元。
8月5日,温州祝先生也被同样的诈骗手法骗取5万元。据温州反诈中心初步统计,今年8月以来,温州有10多位家长报警,总共被骗走了20多万元。
【划重点】

开学在即,一旦出现强制收费或或与孩子相关的事宜,学生和家长都务必要从学校公布的官方途径了解,或直接和校方、班主任等取得联系,多方确认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切勿轻信他人,随意点击不明网络链接,避免上当受骗。如果涉嫌诈骗和敲诈勒索,可以直接报警”。
▌必看!开学季常见九大骗局

[中国新闻]大学新生需擦亮眼睛识别骗局(来源:央视网)
不管是新生还是老生,即将踏上入校的列车,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忙碌”起来,费尽心思地为学生挖好一个个“陷阱”。小编还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开学诈骗伎俩,帮你擦亮双眼,平安开始新生活↓↓↓
骗局一:“接待人员”偷行李
新生开学,特别是外地学生及家长人生地不熟,骗子往往会打着“学校接待人员”的幌子,在车站、校门口伺机行骗。先是热情地一起照看行李,然后“调虎离山”,一旦见新生走远马上带着行李溜之大吉。
警方提醒: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一定要警惕,看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提前与校方联系,确认校方接待。
骗局二:“学长”缴费一去不返
骗子通常会冒充“学长、学姐”,与学生家长主动交谈骗取信任,随后以代缴学费等为借口进行诈骗。
警方提醒:新生入学缴费务必由学生或家长自主完成,不要将财物交由陌生人管理。
骗局三:冒充室友进行盗窃
刚开学,学校宿舍楼人员进出频繁,宿舍门也经常“大敞四开”,此时极易发生丢失财物的情况。有不少骗子会以老乡或室友为借口串宿舍,搭讪套近乎,伺机窃取财物。
警方提醒:新生要将行李保管好,进出宿舍随手关门。贵重物品无法随身携带的放入橱柜并及时落锁。
骗局四:冒充兼职校园代理
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喜欢做兼职,而诈骗分子经常冒充校内兼职代理,通过推销产品及寻找代理进行诈骗。
南京大学生曹某在宿舍整理内务时,一名自称某公司的代表华某,称为公司做一些产品问卷调查,免费试装,同时为公司物色校园代理。曹某有些心动,便让华某进屋,华某利用花言巧语诱骗曹某购买了假冒日化产品共计7200元。然而第二日,曹某的微信被华某拉黑。
警方提示:新生入学后可能会收到很多推销,对方在推销的同时会利用大学生期待在校内有一份兼职的心理,抛出诱饵。因此不要轻信任何广告、推销。
骗局五:冒充熟识朋友
许多不法分子采取盗取他人账号,然后联系账号中的同学,谎称买机票、车票等方式骗取钱财。
2017年3月23日,仙林大学城某大学女生娜娜在开学之际收到舍友小梅的微博私信,称自己需要支付回校的机票定金。平时小梅与娜娜经常在微博上交流互动,关系也很好,娜娜未怀疑便直接用支付宝汇款2500元。事后,娜娜找小梅确认到账信息,但无人回复,再打电话得知她并不知晓此事。意识到被骗后,立即报警。
警方提示:QQ、微信、微博这种以网络账号代表身份、“见字不见人”的通讯工具,最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进行诈骗,一旦遇到转账要求时,一定要事前当面或电话核实。
骗局六:冒充电信工作人员
在校期间,许多大学生经常因手机流量不够而烦恼,有的会从网上寻找低价流量套餐,其实,这正是许多犯罪分子挖好的坑。
5月17日,位于南京栖霞的某大学生金某上网看到这类广告很心动,加了对方QQ。对方先让金某转账20元,随后谎称需要支付2222元押金,谁知金某转账后,对方便将他拉黑。
警方提示:此类骗局宣传途径非官方,其次,购买通过加QQ联系后进行支付,非第三方支付平台页面进行支付的都可能是骗局。
骗局七:苦口婆心劝你买学习材料
以前辈的口吻苦口婆心地劝你买学习材料,然后再顺水推舟地说自己就在卖这些新生必备品,看在是学姐学长的份上,还能给你打个折。乍一听起来,的确是学姐学长对后辈的关心,然而,当你掏钱买了以后,你会发现现实是残酷的。
“我在刚开学的时候订过英语报纸,但是只收到过一次。”大理大学的李同学说,当时是一个自称外语学院学姐的人来推销英语报纸,订了之后每个星期会发一次。随后,李同学交了两百多元订了报纸,还登记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专业等信息,可除了订报纸当天收到过一份报纸外,李同学再也没有收到过英语报纸。
警方提示:类似这样的推销骗局还有很多,有的抬高价格销售商品、有的卖假冒伪劣商品、有的直接骗了钱之后再也找不到。“学姐学长”不一定是真的,也不一定是真心实意照顾学妹学弟。
骗局八:扫码送礼把个人信息全暴露
“同学们快来看一看,扫个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领取礼品。”这样以送礼品为名让人扫二维码的情况十分常见,很多大学生认为不就是扫个二维码吗?能有什么影响。但其实,在扫完二维码后,这些商家往往会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你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甚至有的还会让你填写家人的联系方式等。
警方提示:当你的基本信息暴露后,也许当时不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但却后患无穷。这些所谓的商家会将你的基本信息整理后出售,这就是为什么在遭遇电信诈骗时,对方总能掌握你的基本信息。
骗局九:美容贷成最新变种
近日,校园贷又出现“新品种”——美容贷。一些美容机构和美容贷中介里应外合,先引诱学生进行免费美容咨询,然后提出需要进行整容手术,如果学生没钱,美容机构就会提出给学生贷款。
8月20日,有媒体报道了大学生小朱在南京旅游时遇到美容贷骗局的遭遇。小朱旅游时在一家美容机构咨询,工作人员让她做隆鼻手术。小朱表示自己只是个学生无力支付高额手术费。美容机构立刻让小朱下了一款名为“么么钱包”的软件,在软件上填写她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学校等个人信息,仅仅10多分钟,小朱就贷到了39600元,但这笔钱并没有直接给她,而是给了美容机构。
警方提示:这些网贷平台打着0抵押0担保低利息的旗号,但实际上风险很高、利率很高、还款要求也很苛刻。比如在贷款款项的分成上,中介最高能拿到贷款额60%的提成,而顾客只能拿到20%—30%,最少甚至只能拿500元。
校园贷不仅利息远高于银行,甚至高于高利贷的利息,并且还会出现学生被威胁、恐吓的情况。在进行校园贷的时候,基本上所有贷款学生都必须提供自己的身份证明、学生证、家长联系方式等信息等,一旦学生逾期或不还贷款,周围的人都会因此受牵连。
除了一般的校园贷,女大学生还会遇到裸条贷款的骗局,因为可贷款数额高,贷款要求也不高,虽然利息高,并且要求裸露身体拍照证明,还是有部分女生陷入骗局,本以为还清贷款就能拿回自己的裸照,其实并不是那样,很多还清贷款女生的裸体照片仍会被贷款人在网络上低价售卖,有的女生甚至会被威胁与他人进行性交易。
【划重点】凡事要多一个心眼,不要轻信他人的话。在遇到骗局之后,要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不要因为害怕被责怪而沉默。
▌观点
防骗教育应成为开学“第一课”
有人说,每年的大学开学季都是新生的被宰季。因为他们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社会经验不足,疏于防范……对骗子们而言,正是大宰新生的好时机。今年开学季爆出的山寨新生群,就是诸多骗局中的一种。虽然其骗术并不高明,但一旦交费加入,不仅不会有学长、学姐的答疑解惑,反而会被各种兼职广告、贷款、租房等所引诱,进而上当受骗。
其实,类似这种山寨新生群、山寨社团群的诈骗手段由来已久。比如,骗子冒充学生会成员,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劝说新生加入社团群,通过夸大加入社团带来好处忽悠新生,并让新生缴纳会费。
可见,不管是哪种骗局,骗子们看中的都是大学新生见识少、阅历浅、心地善良、缺乏戒备心理的特点。毕竟,过去一直过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缺乏了解,对于陌生人毫不设防,所以很容易被骗子牵着鼻子走、一步步带入陷阱。对于当下花样翻新的骗局,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和打击力度之外,更需要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和有关部门等,帮助这些准大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事实上,防骗教育应成为大学新生开学“第一课”。希望各省市包括各大院校也应有所作为。比如去年安徽省公安部门专门就此“广而告之”,提醒大学新生们保管好个人信息,对陌生人提高警惕;武昌理工学院等一些高校在寄送录取通知书时,专门附上一份安全防范常识;清华新生、江苏全省大学新生入学时需通过防骗考试……
当然,防骗不能靠临时抱佛脚,从中小学开始就应加强包括防骗在内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孩子们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意外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来源:央视网、扬子晚报、陕西日报、福建文明网、昆明信息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2 00:00 , Processed in 2.61594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