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说第二期 | 专访民族教育学院副教授宋声泉老师

[复制链接]

55

主题

84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3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7年悄然到了...
许多人都许下了新年愿望,
旅游、追剧、养生、赚钱...
然而想实现这些我认为,
从做一个学霸开始吧!

是否开启学霸模式

确认◆ ◆ ◆ ◆
前言
       作为“少干”研究生,在北邮的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此次我们邀请到我院宋声泉老师接受专访。宋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开展学术论文写作、如何选导师、读书笔记的注意事项、讲座的选听策略、假期的时间规划等问题给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
◆ ◆ ◆ ◆
“ ”      宋声泉,男,1985年4月出生,黑龙江人。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后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出站。曾获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资助,赴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担任访问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妇女研究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在CSSCI刊物上发表十多篇。著有《民初作为方法——文学革命新论》。主持完成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各一项。荣获2015年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荣获第四届“王瑶学术奖”优秀论文奖。荣获第十三届北京邮电大学教学观摩评比一等奖。

     于是新闻中心的记者带着崇拜、羞涩和求知心,采访了儒雅风趣的宋老师,为北邮民院的小伙伴们带来热腾腾、沉甸甸的第一现场,来不及解释了,快接好!
One chapter
学术论文写作——学术是求真
Q
作为“少干”研究生,我们都很关心如何利用这一年以求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不久前,我参加了您的学术论文写作讲习会。通过此次会议,发现其实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上有很多不足。而且常常是在网上盲目地下载论文来看。请您就此谈谈。
宋老师
   先套用一句广告,其实第一次听说要做“师说”访谈,我是拒绝的。初入学术门径、刚刚站上讲台的我哪里有资格来谈。但是感慨于你们的真诚和学院的鼓励,作为一个虚长几岁的同龄人或者学长,我倒是可以聊聊。
     一切学习均要从模仿开始,即“先因后创”。书法如此,绘画如此,音乐如此,论文亦如此,都需先研习他人的精髓在哪里。从上次讲习会的活动看,咱院学生的论文写作有几个共性的问题:
1、内容偏离主题。文不对题。
2、不做或做不好研究综述,“炒冷饭”。
3、写作过于平铺。抒情叙述多,议论评价少。文章没有深度。
4、文章缺少论证逻辑。段落关系太松散。

敲黑板!划重点!

学术论文写作是求真的过程,对待资料和前人研究应该竭泽而渔;下笔则要谨慎,保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务去陈言空论。
宋老师
      论文写作入门需要一个过程,可以从阅读学术经典和专业期刊开始。与大家交流,让我惊讶的是,很多学生到现在竟然不知道自己专业的必读书和权威期刊有哪些。这是不应该的。目前学生中有一种“等”和“拖”的心态,总是期望老师给安排好、布置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其实关于专业必读书和该读哪些刊物,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再认真整理一番,都可以解决。如果确实找不到或者不自信,可以与目标学校的导师或者同专业的学长学姐请教。
       先把专业内的经典书籍读上十几种垫底,然后可以围绕某一个感兴趣的专题进行集中阅读,开始可能有困难,但读着读着就通了。然后,需要找专业论文看。研读重要论文,一是可以训练如何选题,二是学习他人写作的结构方法,三是学习材料的解读与运用,四是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盲目的下载肯定是不行的,要有选择。比如读权威期刊。作为预科研究生,每个月至少要把本专业的几册权威期刊翻一遍。虽然现在学术风气不好,但权威期刊的总体质量仍然可以信赖。
       目前,宏福校区以及咱们学院的藏书和期刊订阅可能暂时无法满足几十个专业的研究生的需求。大家不妨多利用数据库。学生们大多只会简单使用“中国知网”。
其实应该熟练掌握“知网”的复杂搜索的功能。综合利用“全文搜索”和“在结果中搜索”,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不遗漏前人研究。另外,还要学会使用“读秀”和“超星”,上面的电子书非常丰富;而且可以提取原文,很方便。超星需要安装阅读软件,是免费的。
      在大量阅读中,你慢慢就可以发现:哪些学者的论文是你很可相信的,哪些学者在你所感兴趣的领域很有建树。然后,你可以再把你喜欢的学者的书和文章找来读读。接着再把这些学者重点引用或推介的书读读。读完这些书和文章,“少干”预科的一年便不会觉得虚度了。
我个人感觉,部分学生关于学习想得太多,实践太少,功利心过强。总问方法,总想走捷径。殊不知,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可以包打天下的方法。倘若说有,就是要肯下功夫。总是希望找到一个最佳方式再动手的话,可能时间都耗在寻找上。学术固然要看天资,但也无非是熟练工的一种,没必要将之神秘化和视为“高大上”。
Q

那我们该如何选题,如何找寻新论点呢?
宋声泉
       读书是为了建立整体知识面,同时也是打开宏阔视野的基本思维训练。需知道,一本书的写作方法和一篇论文的写作方法是不一样的。初学者切忌以写书特别是写教材的方式来写论文。因为我们的研究生最熟悉的书是考研书目中的教程。教材讲究的是四平八稳,而论文则要敢于突破。
      写论文首先要学会如何选题。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选题过大。越是对某一专业了解得少的同学,越是会选择极大的题目来写,什么也谈不深。这正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我读本科时,某大一新生写了《论文学》的题目一时被传为笑谈。其实只有深入进去,你才会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创新是很细小的,特别是最初学习论文写作的时候,要学会小题大做。写论文之前,你要知道你的话题哪些是别人谈过的,哪些是未谈过的,有哪些是谈过之后还可以继续深入探讨的。此外,建议大家仔细研读一下专业内经典论文的开头部分,它们一般会在第一段交代理由,就是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来写。这也可以成为大家学习选题的一个方法。

Q
现在很多同学不了解论文写作格式。您能谈一谈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的区别吗?论文写作格式有哪些注意事项,比如在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注释等方面。
宋老师
学位论文和专业期刊论文的格式是不同的。学位论文有一些特殊格式的要求,比较死板,每个学校都是有一定模板和要求的;需要有导论和概论性的介绍,是像写书那样铺着写的。从上次讲习会的情况看,大家提交的论文大多是本科毕业论文,而不是期刊上可以发表的论文格式。这其实透露出来,同学们还是没有仔细研读过专业期刊上的文章。
    至于期刊论文的具体格式,目前学界本身就是乱的。特别是参考文献和注释,不同的刊物要求不同。有的是只有注释,有的是只要参考文献。有的是兼用,注释用来解释、补充文章中未解释或者没有展开的部分;参考文献则通常是标明直接引文的部分。大家刚开始学习写论文,繁琐的格式要求倒可以先放在一边。不妨找到本专业最好的刊物或者是《中国社会科学》这样权威的综合性刊物,照着来学习一种即可。等到完成论文投稿时,再按照所投刊物的具体格式要求修改比较好。写论文的时候不必纠结于此。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摘要和关键词的拟法。摘要是摘录要点,是每一部分的分论点。它能够直接显示你的观点。关于摘要的一大误区是将它写成了研究计划,而没有拿出一个结论。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关键词应该是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来说需要3到5个,应该以论文题目中的核心词汇为主,否则就可以考虑换题目了。
Q
同学们都很关心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何选择导师,您能否给出指导意见?
宋老师
     同学们不应该急着定下来研究方向。还是回到刚才的话,应该先去多读书。在阅读过程中,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自己的一种阅读偏好,比如我对什么话题特别感兴趣,我对某个问题很有困惑,我特别佩服哪个学者,我赞同哪些观点,等等。这样你才可以考虑你的研究方向。预科这一年,原本给了大家很多时间去做这个工作;特别是跨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这一年去广泛阅读。
    至于选导师,你可以登陆你的目标学校的官方网站或具体学院的师资介绍。其实,如果你专业书读得多了,你目标学校的导师有哪些可以选择?哪位是你心仪的对象?都是应该很清楚的。如果学生连目标学校的本专业教师的代表著作和论文,都没有读过,那谈何选导师。只有先认真读了这些,你自然就会发现哪个导师是你真心喜欢的。选择导师,不能因为该导师的名气大或者是长得帅,而是因为我很佩服和欣赏他/她的学术。

Two chapter
【读书笔记的写作】——学术训练的必经之路
Q
老师,您反复谈到多读书的价值。但是很多同学反映读书记不住,忘得快。那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呢?
宋声泉
现在的学生普遍懒于做读书笔记。被要求做出来的笔记,更像是泛泛的读后感,甚至让我联想到高中生的话题作文。读完一本书,没有读懂作者在写什么,便开始写自己的感受。而且写的很多是抒情性的语言,空话套话不断。读书笔记的做法多种多样,但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先把书读懂。读一本书,你可以先不知道它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了这本书,但是这本书写了什么是完全可以知道的。如果读不懂的话,可以反复读,可以仔细分析。
具体方法——概括每一段的段意,了解几段之间有着一个什么样的联系,不同的段落群之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文字背后存在什么样的组织关系,依次将其梳理出来。一般来说,学术著作的几段或者十几段会构成一节,然后几节构成一章,每一节之间又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是如何推导出这一章的整体结论,不同的章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最后推导出了这本书的怎样的结论。
    小到一段之间是如何来展开的。读完一段,当你读出了一个长段落的中心,你也要搞清它是如何按这条中心去组织出来的。比如说,它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论证、逻辑推演、因果、假设,等等。总之,它是有论证方法的。又比如说举例,举出来的例子和论证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只有这样一点点地去捋顺,才能够模仿。大家现在的论文表现出来的基本问题,就是没有认真读过书。学生现在的读书其实是一个念字的过程。我做过一个实验,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看五页书,看完将自己读到的复述出来,很多人是讲不出来的。这就证明每一个字你都认识,但是根本抓不住文字背后的逻辑关系。如果你没有读懂一本书,你是根本写不好读书笔记的。而且你不懂论证该如何展开。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学生写论文时存在的基本问题就是平铺,没有论证逻辑。
Three chapter
学术讲座——选择权在你手上
Q
宋老师,在研究生阶段,除了学会读书之外,校内外有各种各样的学术讲座,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并利用它们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呢?
宋声泉
     如果你觉得你有时间,多听讲座,总归有用,但却常常是“无用之用”。不能抱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心态去。另外,讲座常会让人有三分钟热血,就是听时满腔热血地进行着计划,结束后,又会迅速回到原来的状态。我个人不主张逢讲座就去听。关于讲座选择,可以再具体分一下。
        一是嘉宾。如果对这个嘉宾是了解的,而且是真的喜欢他,那么就去听。然而,只以看热闹为目的去听讲座、满足于我见过某某的虚荣的话,不去也罢。
      二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若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那么也可以去听。
      在我看来,听讲座,也是锻炼听别人说话的能力、明白讲话人的思维,这一点实际上很重要。现在很多人不能听全别人的意思而造成误解。不过,这方面在课堂上便可锻炼。然而,部分学生宁可低头玩手机,也不愿意锻炼思维。

宋老师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了知识的渊博和系统,也感受到了通篇都是可以划重点的!别拦着我,扶我起来,我还能学!!
【宋老师之假期小贴士】
           ——让自己变得“沉甸甸”的去目标院校

  Tips1、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大规划和一个短期小计划。仔细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己现有的能力之间的差距。

2、每天定时定量、有计划地读书,至少两个小时之内拒绝手机和网络,集中精力读书。不要想着读书马上就能有所得,要学会承担寂寞,把读书变成习惯。坚持读上半年,就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每日坚持做读书笔记,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3、摆正心态。事情大都是“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学会放弃一些无用的事情,拿起书去读。只要真心想做,那么你一定可以做到。一切坚持不下来都是不真心的借口。少一些自欺的软弱,多一份自省的刚强。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补基础。重拾自信,朝着更优秀的自己努力。
        在采访宋老师的整个过程中,老师平易近人、恳切指导的态度让记者十分钦佩。
        课堂上他也总是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情怀。原本还有一个问题是“您的文学课非常精彩,如果请您用一位文学家来形容自己,您会选谁,或者您觉得自己像谁?”老师的回答竟然是:我哪里配和古人相提并论。随后,他笑着说,“想作鲁迅而不敢,想作陶渊明而不能”。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或许是记者能想到形容宋老师最贴切的一句话。
    愿宋老师的学术之路越走越好。愿同学们能通过此次专访有所收获。

记者:锁玉洁  买迪努尔•买买提
编辑:莫文禄

师说第一期:专访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副教授杨京鹏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2 00:33 , Processed in 2.7227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